【心理加油站】如何让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快速“软化
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,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。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具体表现为:总是与长辈对抗,不愿与父母、老师沟通,甚至打骂长辈;厌学、逃学甚至辍学;迷恋手机、游戏和网络;拉帮结派,甚至打架闹事等。孩子们的叛逆表现让很多教师束手无策,父母更是苦不堪言,被折磨得心力交瘁,甚至有很多家庭因此出现危机。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只刺猬,浑身长满了硬刺,说不得,碰不得,你一说,一碰,它就用硬硬的刺扎你。所以,要想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,就要让他们身上的刺软下来,不再扎人;让他们能接受你,能让你说话,能和你好好说话。这里“软化”的意思是由硬变软,由抵触变为亲近的意思。
停止大喊大叫
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,首先要停止大喊大叫,停止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。为什么呢?因为家长大吼大叫,孩子的激素水平升高,双方一定会冲撞,他也会大吼大叫,会相互伤害,他身上的“刺”会更硬,就会更加叛逆。其实这种用吼叫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叫作述情障碍,这是一种心理学的问题。述情障碍就是没办法好好说话,在很多家里都是这样,就是我明明想表达对你的关心,但是我以吼叫的方式表达出来,这就叫述情障碍。孩子如果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,那你要反思一下,你的孩子怎么会有述情障碍呢?还不是因为你跟他小时候的互动,把他教成这个样子的,所以你为何生气,你不用生气,你得先停止大吼大叫,学会好好说话、温柔地说话,才能让孩子“软化”。
有这样一个案例,一个父亲靠威胁、打骂和吼叫,让孩子上了一个重点大学。一年后,孩子因为过度沉迷游戏而全部挂科。学校勒令其退学,并通知家长把孩子领回。一年前,父母高高兴兴把孩子送去学校,一年后却要卷着铺盖回家。父亲去接孩子,在游戏厅看到孩子脸色苍白,头发凌乱。一见面父亲就大吼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,你把我们家的脸都给丢尽了。” 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:“说话不算数,你还配做父亲吗?你不是说等我考上大学,你就再也不管我了吗?”一句话说得父亲哑口无言。大家明白了吗?家长依靠吼叫和打骂管理孩子,就是给孩子内心扎进一根硬刺,留下难以修复的心理烙印。孩子可能一时会获得成功,但不可能获得一生的幸福。
停止唠叨
唠叨的家长会导致孩子身上的“刺” 都竖起来,他会更加叛逆。道理很简单,因为你唠叨得孩子很心烦,所以明明知道对,孩子也不去做;因为你唠叨得孩子很痛苦,所以孩子就故意伤害你,让你痛苦;因为你唠叨得孩子自尊水平很低,让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,所以他就破罐子破摔,一差到底。再就是经常唠叨还会导致孩子视你为空气,也就是孩子根本不尊重你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见,忽视你的存在,屏蔽掉你的声音。
大家一定要记住:在一个家里最有权威的一定是说话最少、声音最低的那个人。而那个经常大呼小叫的人反而会被人忽视,不被人尊重,所以你说的任何话他都听不进去,也就不会有任何正面的作用。所以请家长朋友即刻管好嘴巴,停止唠叨,让孩子身上竖起的“刺”平顺下来。
学会反应孩子的情感
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,不仅仅是用在叛逆的孩子身上,用在人际交往中也一样,就是你要学会反应情感。反应情感很简单,就是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。比如,我知道你听到我这样说很失望;我知道你特别想去参加这个聚会,对吗?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气,因为我之前没有沟通过这件事。这就是反应情感,当你能够准确地说出对方此刻的感受时,奇迹就会发生:他开始“软化”了。你能够看到他点头,只要他开始点头他的情绪水平马上就会下降,孩子的情绪平复了,你说的话他才开始听得进去。
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亮点
你可能会说,你不知道我的孩子现在有多差,他现在天天跟我打架,就没有好好说话的时候。也许真是这样,但你依然可以发现他身上的亮点。比如你身体不舒服,他可能会说:“谁让你穿那么少的衣服!”青春期的孩子常会这样说话,这句话背后是对妈妈的关心,就是妈妈生病了他也觉得很担心,他也觉得很着急。他表面的生气和指责其实是想表达对妈妈的关心, 如果你能够从这种表达里去发现孩子的优点,并明确感谢孩子,就会让孩子快速“软化”。孩子的现状再差,他总会做一些对的事吧,每天去逼迫自己发现亮点,讲出来,告诉他,这个孩子就会被“软化”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。因为一个人不一定喜欢自己欣赏的人,但一定喜欢欣赏自己的人。
家长朋友们,你们发现了吗?这些方法的实操性都很强,你只要照做,效果甚至是立竿见影的。先改变自己吧,学会反应情感和发现亮点;让自己变成一个会好好说话的人,会温柔说话的人,会给孩子鼓励、温暖和爱的人。只要你坚持做好自己,孩子自然就会快速“软化”,家长朋友们,加油!
本文转载自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》2023年第28期。